大健康资讯 Case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9 - 10
牛奶是许多人早餐必不可少的食物,也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誉为白色血液。然而,人们关于牛奶的认知有时却存在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常见的认知误区。  空腹不能喝牛奶?  空腹状态下喝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和乳糖可以提供能量,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而且,空腹喝牛奶非但不会伤胃,反而有利于胃部健康,因为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具有抗微生物感染及控制黏膜炎症的作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对于那些乳糖不耐受的人而言,空腹喝牛奶容易加重乳糖不耐症的症状,因此在空腹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现象。对于这一类人,建议在饮用牛奶时搭配早餐或其他食物,这样可以减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营养吸收也会更多、更均衡。  牛奶敷脸能美白?  其实,牛奶并不富含特殊的美白成分,其所含的蛋白质分子比较大,不能直接经过皮肤被吸收,因此用牛奶敷脸并不能达到美白效果。牛奶敷脸的好处最多是冷湿敷本身的湿润、降温效果,可以使晒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另外,直接用食品做面膜容易滋生细菌,还有导致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的风险。  牛奶煮沸后会损失营养、生成有害物质?  网传“牛奶煮沸会使蛋白质‘烧焦’,生成糖基氨基酸,不易消化吸收,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事实上,所谓的“蛋白质烧焦”,其实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乳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果糖基氨基酸”就是美拉德反应的产物之一。在大家的日常经验中,通常把牛奶加热到沸腾,也不会见到颜色变深、出现“焦糊味”的状况,这意味着美拉德反应发生的程度微乎其微。此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牛奶,不管是巴氏鲜奶还是常温奶,都没有必要加热到高温,不过如果消费者要加热煮沸,也并不会对身体有害或者损失多少营养。  袋装牛奶可以用微波炉加热?  不少人有饮用前将牛奶加热的习惯,也有人将牛奶连同包装袋放进微波炉中加热。实际上,袋装牛奶之所以有长达数天、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保质期,是因为其包装材料...
来源: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28
虽已立秋,但广州白天仍然十分炎热,不少人感觉口腻口苦,浑身乏力没胃口,有时还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怎么办?中医师建议可适当进食一些温暖的稀食,比如粥类食品就较易于消化,既能帮助补充因出汗过多的水分流失,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郑艳华副主任中医师支招,煮粥时,可适当加些豆类(如绿豆、黑豆)、杂粮(如薏米、燕麦)、果蔬(如菠萝、苦瓜)、药食两用的食材(如荷叶、金银花、莲子)等,能加强粥的保健效果,是不错的消暑主食。如果煮水果粥,出锅前再将新鲜水果放入会更甘甜美味,不可加骨头汤或放葱、油,以免破坏口感。  她推荐以下几种吃法,感兴趣的街坊不妨一试:  1.山楂粥增进食欲  材料:新鲜山楂果10个,大米200克,冰糖适量。  做法:新鲜山楂果洗净剖开去核,跟淘好的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煮好后按个人口感放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特点:山楂性味酸、甘、微温,有助开胃消食、化滞消积、化浊降脂,煮粥喝有助增进食欲。  2.百合薏米粥祛湿润肺安神  材料:薏米30克,大米200克,干百合15克,冰糖适量。  做法:薏米、干百合洗净后稍加浸泡,与洗净的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  特点:百合味甘、微寒,薏米味甘、淡,微寒,有助润肺祛湿、清心安神。  3.白扁豆粥健脾消暑化湿  材料:白扁豆50-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适量大米。  做法:白扁豆洗净,与淘净的米一同入锅,加适量煮到米熟豆烂,即可食用。  特点:健脾消暑化湿,脾胃虚弱、慢性腹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不适者尤。  4.瓜类粥爽口清热  适当煲些丝瓜粥、苦瓜粥、黄瓜粥,爽口清热。  丝瓜性味甘平,有助清热解毒,可作为口腔溃疡人群的食疗方;苦瓜粥清心降火,还能增加食欲,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黄瓜粥清爽可口,能补水防便秘,受便秘困扰者可试试。  瓜类较易熟,可先将粥煮熟后再把切成小块的瓜...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25
受访者供图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脑颈”“鼠标手”“办公臀”在都市白领中出现,“身体活动缺失症”(Physical inactivity)成为全球性流行病,不少人开始通过运动健身防治这种流行病。但重庆西南医院关节外科医生彭阳近日表示,规律适度运动让机体获益,不系统、偶尔高强度运动却会适得其反,甚至伤害身体,对此,彭阳开出了健康成年人的运动处方。  201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柳叶刀·全球卫生》杂志上发布的一项全球体力活动不足的趋势调查研究表明,2016年全球超过1/4的成年人(约14亿人)身体活动不足,从而使得他们罹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痴呆症及癌症的风险增加。WHO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该从事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低于这个标准的人即被认为是身体活动不足。  2020年3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研究则表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天行走的步数越多,在未来10年内死于心脏病、癌症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越小。与每天行走4000步相比,步行8000步的人死亡率降低51%,若是步行12000步及以上,则死亡率降低65%。运动作为一剂“良药”,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还可以提高骨密度、控制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疾病的发生,此外,运动还能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彭阳也提醒,虽然运动是“良药”,也要注意规律适度。  根据个体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彭阳以处方的形式制定出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类型及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健康人群,运动处方遵照以下原则:  运动频率,有氧运动每周保证3—5天;抗阻运动(即力量训练)每周2—3天,同一肌群训练至少间隔48小时;柔韧性训练每周不少于2—3天。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量。有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4%—7...
来源: 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21
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日发布户外活动日常防疫指引、家庭庆祝活动日常防疫指引。依据指引,市民在户外活动时,可不佩戴口罩,当与同伴以外的人近距离接触时,需佩戴口罩。如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不建议前往参加婚礼、寿宴等家庭庆祝活动。  户外活动日常防疫指引建议市民前往体育场所应遵守相关规定,获得许可后方可进入。儿童在监护人陪同下外出活动,监护人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如使用公用玩具和设施应注意手卫生,提醒儿童在游戏等活动中,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户外活动时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回家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市民在户外活动时,可不佩戴口罩,当与同伴以外的人近距离接触时,需佩戴口罩。  依据家庭庆祝活动日常防疫指引,家庭庆祝活动尽可能简短,避免时间过长。活动组织者要根据人数合理安排场地,安排座位时保持至少1米距离。做好来宾登记,控制人员流量和密度。保持活动场地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在洗手处提供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洗手间保持清洁干爽。活动前充分进行室内通风换气;活动中确保通风设施正常运行,保持场所通风良好;活动结束后及时打开门窗进行充分的自然通风换气。加强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洁消毒,对麦克风、娱乐设备按键、配套娱乐用品等使用前应提前进行消毒;人们接触较多的部位,如门把手、桌面、水龙头等应根据客流随时消毒。  家庭庆祝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注意手卫生,清洁双手前不要触碰口、眼、鼻。接触公用物品或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以及饮食前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在公共区域言行举止得体,不大声喧哗。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如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
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19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明确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国家基本药物等7种情形的目录外药品,可纳入2020年药品目录拟新增药品范围,调整后的新版药品目录将于年底公布。  这7种可调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包括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药品;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且于2020年8月17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药品。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期间,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向国家药监部门补充申请并获得批准,适应症、功能主治等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2019年12月31日前,进入5个(含)以上省级最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其中,主要活性成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除外。  两类药品将调出目录药品的范围: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吊销或者注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综合考虑临床价值、不良反应、药物经济性等因素,经评估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此外,与同治疗领域的其他药品相比,价格/费用明显偏高,且近年来占用基金量较多的药品,以及其他两类情形药品将调整支付标准。(记者李红梅)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时间: 2020 - 08 - 14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印发《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指南》规定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的组织管理体系,监测的内容、方法和信息报送,预警的指标和处置。《指南》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达到传染病症状预警指标时,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以最便捷的通讯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指南》提出,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要了解学生有无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腮腺肿大、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头晕、乏力、结膜充血等症状,以及症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可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增加或调整症状监测类型。(记者赵星月)
028-85325680
医美&生美融合发展标准委员会


蜀ICP备1900859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盛丰路30号
邮箱:qudaoyimei@126.com
微信:81151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