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资讯 Case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7
6月1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专班、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有关专家出席。  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此次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Ⅰ/Ⅱ期临床研究。4月12日,该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河南省武陟县同步启动。  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导下,临床试验现场克服了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连续奋战66天,获得了新冠灭活疫苗2针接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序、不同剂量、不同针次的研究结果,均有较为完整的呈现。这也是迄今为止时间最长、数据最全面、效果最理想的新冠疫苗临床研究结果之一,为我国疫情防控和紧急使用提供了科学、可评价的数据。  此次研究旨在评价新冠灭活疫苗在18-59岁健康受试者中,按照低、中、高剂量和0,14、0,21和0,28不同程序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重点关注疫苗接种后的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探索了疫苗接种的免疫程序、免疫剂量、安全性、免疫原性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截至目前,Ⅰ/Ⅱ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共1120人,已全部完成2针次接种。  此次临床试验方案经过了周密设计,揭盲过程严格遵循科学性和严谨性,结果振奋人心,疫苗接种后安全、有效,接种疫苗组受试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18-59岁组中剂量按照0,14天和0,21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7.6%,按照0,28天程序接种两剂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赵东阳、研究者夏胜利,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施学忠教授、杨永利教授,中国生物党委书记朱京津...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6
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如果心脏病发作幸存者的腰部脂肪过多,那么他们心脏病再次发作的风险会上升。  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腹部肥胖不仅增加了首次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而且增加了反复发作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腰围对于防止未来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先前的研究表明,腹部肥胖是首次心脏病发作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腹部肥胖与随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针对这一主题进行的规模最大、确定性最强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首次心脏病发作后的22882名患者,考察了腹部肥胖(用腰围这一指标来衡量)与反复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专门考察了由动脉堵塞引起的事件,如致命和非致命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多数患者(78%的男性和90%的女性)有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4厘米或以上,女性为80厘米或以上)。  在3.8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1232名男性(7.3%)和469名女性(7.9%)经历了反复发作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  分析结果显示,腹部肥胖增加与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独立相关,而与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和二级预防治疗无关。就复发事件来说,腰围是比整体肥胖更重要的一个指标。  腰围与复发事件之间的关系在男性中更强,呈线性关系。在女性中,这种关系是U形的,这意味着腰围处于中等范围(而不是腰围最小)的女性复发事件的风险最低。需要强调的是,这项研究中所指的女性腰围的中等范围高于传统上公认的腹部肥胖(80厘米)的临界值。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3
如何才能在达到健身目的的同时,避免受伤呢?120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生就来跟大家介绍几个关于预防运动伤害的黄金法则。  做好热身运动 在身体还没有充分伸展开时运动,力量不够,身体协调性差,容易出现拉伤、扭伤的情况,还可能由于运动过程中动作过猛,伤及脚踝、膝盖或腰部。所以在高强度的运动前,应充分热身,做做拉伸,让身体尽快适应。  加强自我保护 要选择适合的运动场地,穿着好运动装备,并了解一些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动作。如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背部着地,顺势做滚动动作,不可以直臂撑地,以免造成骨折。有效的防护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合理选择运动 50岁以上的人群不适合做剧烈运动;如果心肺功能不好,盲目加大运动量,会造成心脏负荷过大;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不适宜练习仰卧起坐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多种方式进行 多一些运动方式的选择,既可以培养更多的运动兴趣,又可以避免肌肉的劳损。如果非常喜欢进行剧烈运动,最好请专业的运动员或者健身教练进行指导,规范动作,减少损伤。  运动过程中一旦发生扭伤,应立即对伤处给予冷敷压迫,防止局部组织过度肿胀和减轻疼痛,然后抬高伤肢休息。如果受伤急性期内热敷,或者用酒、红花油等按摩伤处,不仅不能缓解疼痛,反而会促使受伤软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和增加渗出,加剧局部的肿胀和疼痛。  ◆小贴士◆  “大米”疗法,拯救你的软组织损伤  RICE“大米”疗法指:Rest休息;Ice冰敷或冷敷;Compress加压包扎;Elevate抬高伤肢。在受伤后24小时内可以进行多次冷敷,每2-4小时可重复1-2次,每次15-20分钟。伤后24小时适合冷敷,48小时后才适宜热敷。伤势严重者及时送往医院,以免延误救治时间。文/记者 李洁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1
新华社上海6月10日电(记者李荣)为指导市民“怎么吃”“怎么练”“怎么防”“怎么调”,帮助不同人群达到“运动让身心更健康”的目的,上海市杨浦区与上海体育学院10日联手探索启动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社区健康师”。  这是一种以“主动健康”为主的健康管理新模式。“老年人跌倒预防”“舞蹈促进身心健康”等针对社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运动健康课程,10日起进驻上海杨浦基层社区,成为社区居民促进健康的一种新选择。  体能训练专家高炳宏和运动心理专家王小春等8位代表接过了“社区健康师”专家的聘书。今后,他们就成了定期为市民健康生活提供指导的“社区健康师”。优秀运动员代表王励勤和邹凯也受邀担任“社区健康师”项目的特聘专家。  这些运动专家及其团队将定期定点深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滨江、园区楼宇党群服务站等,通过打造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与在线服务项目“4+1”的多样化服务内容体系,提供面向中老年人、运动爱好者、慢性病患者、亲子群体、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的服务内容清单,线上学习与线下参与相结合,集中式讲解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社区健康师”项目以上海体育学院党员师生为核心团队,将覆盖杨浦12个街道的基层社区服务站点。基层社区服务点将安排“社区健康师”服务项目,单个项目持续6周。通过“社区健康师”微信公众号,推送运动健康线上服务内容。整合各服务点相同项目参与人群,组建微信群,延伸服务项目的功能场景。各基层服务点将构建“运动设施+专业指导”的服务内容,在有条件的基层服务点,通过联合智慧健康小屋的建设,置入多参数健康监测一体机,实现居民运动健康数据的现场采集。  今后,组织者将打造“社区健康师”系列科普书籍、系列视频课程、系列健康讲堂、系列健康集市、系列数据报告等五大系列成果,更好服务广大市民以运动促进健康的个性化需求。上海体育学院将立足运动健康促进和体医融合方面的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服...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0
6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采集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2019年度绩效考核数据。这意味着全国第二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全国首次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拉开大幕。  记者梳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版)》内容发现,新增加了1个指标,即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考核年度医院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同期耗材总收入比例。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除此之外,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延续去年,包括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共55个指标。  《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 版)》明确,按照“采集为主、填报为辅”的原则,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优先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渠道的有关信息。除特殊说明外,考核中定量指标所需数据均为2017年~2019年的数据。  通知强调,严禁编造、谎报、瞒报数据等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数据进行复核、分析,对于考核过程中存在故意编造、谎报、瞒报数据和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处理。(首席记者姚常房)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20 - 06 - 06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提出“合理用眼,关注孩子眼健康”、“科学防控近视,拥有光明未来”,高度关注青少年近视问题。  爱眼日到来之际,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发布了国内首份《2020疫情期间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主要基于1-4月份通过云夹采集的全国30个省份、181个城市的6-17岁儿童青少年的2800多万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大数据,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长、阅读环境光照、户外有效暴露时长四个方面,解析疫情影响下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的变化,以期为特殊环境下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超2800万条用眼行为数据,首次揭秘疫情对青少年近视影响  受疫情影响,举国进行居家隔离,由此可能带来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增多,会极大增加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但是,到底这种影响会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无可靠的数据来呈现。  为了明确这个问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基于1-4月份通过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收集到的3566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2800多万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在这些儿童青少年中,小学生占比71%,初中生占比19%,高中生占比10%。经过分析后发现:在近距离工作方面,虽然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用眼时间明显比平时更长,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用眼距离比平时有所改善。  在用眼时长方面,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的用眼时长超4个小时,超过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于2018年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荐的120分钟2倍有余,比2018年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报道的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多了近20分...
028-85325680
医美&生美融合发展标准委员会


蜀ICP备1900859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盛丰路30号
邮箱:qudaoyimei@126.com
微信:8115115151